高中三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汇总笔记

点击数:304 | 发布时间:2025-02-05 | 来源:www.8cgj.com

    地理常识理解和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,因此对地理常识加大理解和记忆是尤为重要的。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《高中三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汇总笔记》,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!

    1.高中三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汇总笔记 篇一


  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:

    昼夜长短的变化:

    北半球夏半年,太阳直射北半球,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,纬度越高,昼越长夜越短。夏至日——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,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区域,出现极昼现象。北半球冬半年,太阳直射南半球,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,纬度越高,夜越长昼越短。冬至日——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,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区域,出现极夜现象。春分日和秋分日,太阳直射赤道,全球各地昼夜等长,各为12小时。

   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。南半球的状况与北半球的相反。

  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:

    同一时刻,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,

    夏至日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,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,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。

    冬至日,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,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,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。

    春分日和秋分日,太阳直射赤道,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。

    四季的变化北半球季节的划分:3、4、5月为春天,6、7、8为夏天,9、10、11为秋天,12、1、2为冬天。

    2.高中三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汇总笔记 篇二


    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:

    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,值出目前正午,即地方时12点时。

    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,最小值出目前子夜,即地方时0点时。

   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零。

    正午太阳高度:

    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°。

    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,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,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。

    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°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。

    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:

    春分时,太阳直射赤道,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°,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渐渐减小。

    夏至时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°,北回归线以北区域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值,南半球达到最小值。

    秋分时,太阳直射赤道,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°,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渐渐减小。

    冬至时,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°,南回归线南北区域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值,北半球达到最小值。

    3.高中三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汇总笔记 篇三


   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

   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——垂直气流上升――低充气压力——阴雨

   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——垂直气流下沉――高充气压力——晴朗

    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:随海拔升高,虽然气温减少,但空气变稀,充气压力减少。

    来自低纬的气流——暖湿

    来自高纬的气流——冷干

    来自海洋的气流——湿

    来自国内的气流——干

    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——锋面——阴雨、风

    4.高中三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汇总笔记 篇四


    1、地球自转的方向:自西向东。从地球北极上空察看,呈逆时针旋转。

    2、地球自转的周期:恒星日,23小时56分4秒;太阳日,24小时。

    3、地球自转的速度:角速度,线速度

    4、地球公转的轨道:椭圆轨道。1月初,7月初。

    5、地球公转的方向:自西向东。从地球北极上空察看,呈逆时针旋转。

    6、地球公转的周期:恒星年、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

    7、地球公转的速度:在日前点时公转速度较快,在远日点时较慢。

    8、黄赤交角: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,现在为23°26′。

    9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: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

    10、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:昼夜更替、不同地方时、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

    5.高中三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汇总笔记 篇五


    1.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:

   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,河流在山谷中发育,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;

   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一直由高处流向低处;

   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,等高线密集,流水速度快,水能丰富,等高线稀疏,流水速度慢,航运条件较好。

    2.河流水系特点:水系特点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,主要包含发源地与流向;长度与流域面积;支流及注入海洋;上、中、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点;流经省区、要紧城市及流经地形区。

    3.河流水文特点:

   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、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;

    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,主要还是要剖析流经区域的气候特征,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,径流变化较小;

    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,一般气温低于0℃;

   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天节,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;

   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情况,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;

    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,特别水位高、水量大,水流平缓,河道深且宽阔,无急流瀑布险滩区域通航价值大,当然水运的市场需要也有非常大关系,尤其是资源与经济进步的协调程度;

    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,流量大、落差大的水能丰富,峡谷区域适于筑坝;

    ⑧人类活动,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集,引水、筑坝、改变地面情况、污染、航运等都会干扰河流水文和生态。

    4.河流地貌:

    ①河流流经山区,流水侵蚀用途显著,一般形成峡谷、V形谷、瀑布,坡面破碎、沟壑纵横;在出山口或山麓,流水沉积用途显著,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;山区水土流失,东南丘陵形成“红色沙漠化”,云贵高原形成“石漠化”;

    ②河流流经平原区域,流水沉积用途显著,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;

   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用途,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。

    5.地形对水文的影响:

   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,由高处向低处流。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。

    地形种类、地势落差、坡度决定河流流速、支流发育状况。地势陡峭的山区,一般河流流速大、水流急,有丰富的水能资源。平原区域,一般河网密布,流速平缓,水量丰富的河段有益于航运。

    山脉总是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界线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,依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。

    6.气候对水文的影响

    多雨型气候区: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,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。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区域,河流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,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汛期,有时易出现洪涝灾害。

    干旱型气候区: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,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。气温的夏天,流量,出现汛期。

    气温较低区域:冬天气温低于0℃以下,河流出现结冰期。冬天寒冷而漫长的区域,河流冰期较长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(https://www.bzgdwl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